在了解帽子之前,不如我们先谈谈牛仔这个职业,他们到底和牛有什么关系?
牛仔这种职业在诞生之初还真的是养牛的(cowboy,可以理解成一切和牛有关的职业)。西进运动在赶走了印第安人、将自发地的野生动物捕猎殆尽后,倚靠着优秀的气候和土壤条件,最简单而可靠的办法就是发展畜牧业。
19 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美国牛仔主要集中在牧场上,他们要放牧、交易牛群,还要负责维修栅栏、管理牧场设备等,工作相当辛苦。
△ 图片来源于网络
由于缺乏统筹,牧场的逐渐扩张使得牛群数量变得失控。以19 世纪中期的德克萨斯州为例,州内50 万人口共饲养了 2000 万头牛,单凭本州居民根本无法消耗数量如此庞大的牛肉。
那么如何把这些牛卖到美国各地,就成了牧区最大的难题。恰逢当时铁路冷藏车厢的发明,使得牛肉能够长途运输也保持新鲜。而将牛群从当地牧场赶到铁路沿线这最后一段路,就交给了牛仔。
△ 图片来源于网络
而这段长途跋涉的旅行充满着危险,居无定所的野外冒险自然需要身强力壮的年轻人来完成。他们有的来自中西部农场的小伙子、东部想脱离父母独立追求冒险的年轻人、以前叛变的士兵、少数族裔如墨西哥人、印第安人等等。他们,就是西部牛仔的最初群体来源。
△ 荒野的环境有多么险恶呢,各位读者可以参照莱昂纳多的 《荒野猎人》
如同行军一般,押送特大牛群的牛仔们要严格分工,各司其职。常常有两个最有经验的人担任总指挥,一个通讯员,前后左右负责传递消息;另外还有“游骑”,前后左右灵活巡视,“翼骑”在队伍两边行进,“尾骑”殿后,专管小牛、病牛和懒牛。
只有将数以百万计的牛群赶至铁路沿线,这些牧场才会获得收入。所以这些牛仔常被称作 「马背上的英雄」。
△ 图片来源于网络
可惜好景不长,到了十九世纪八十年代,美国土地有百分之四十是用于畜牧的。市场上的牛肉供过于求,以至价格大跌,许多牧场主破产;加之后来美国的交通运输日益发达,铁路“细枝末节”般地延续,牛仔的地位也渐渐降低。他们纷纷转行干别的工作,人们越来越少见到牛仔们矫健的身影了。
△ 错过了时代的英雄总会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
在我们对牛仔的印象里,他们的装扮总是特别复杂,甚至都可以用花哨来形容。其实不然,游牧生活决定了牛仔在穿着上与众不同,典型的牛仔总是头戴毡帽、脚蹬马靴,衬衫和披肩呈统一样式的排布,口袋和马鞍里满满的装着各种小玩意,每一件都有实用价值,而不仅仅是摆设。
而这些服饰、装备中,最重要的:
一定是 牛仔帽!
就像吉他手与他们的 Fender 总是形影不离,都市丽人对 Macbook 爱不释手,牛仔们总是钟情于他们的帽子,甚至在摔倒爬起来时第一件事不是查看伤口,而是捡起掉落在一旁的帽子。这些帽子形状统一、易于辨认,以至于后来我们直接把它们统一称作“牛仔帽”。
△ 牛仔不能没有帽子(图片来源于网络)
我们不禁思考,为什么牛仔帽的形状能如此统一?其实牛仔帽诞生的时间节点有明确的记录, 1865 年。
在 1865 年之前,受欧洲世界的影响,当时普遍流行的圆顶礼帽(bowler hat 或 derby hat)被普遍认为是绅士的象征,各位牛仔自然也会选择佩戴。
△ 图片截取自电影《摩登时代》,卓别林在电影里的形象总有一顶圆顶礼帽
但考虑到牛仔工作的特殊性,圆顶礼帽并不能适应西部险恶的生活条件。于是在 1865 年,费城的帽子制造商约翰·B·斯泰森(John B. Stetson)根据牛仔的工作环境,在长途跋涉的旅途生活中更好的适应,专门设计了一款斯泰森毡帽,又称“平原之王”(boss of the plains)。
这种帽身高、帽檐宽的帽子,内部附有一条汗带用于贴合头部轮廓,吸汗防止滑动,外部有一条细长的装饰帽带。为了便于区别,除了黑、棕、白三色常见的颜色可供选择,平原之王还将根据定制弯折左右两边的帽檐、在帽顶做出 1-2 道折峰、帽带上雕刻的花纹也可供选择。
△ 斯泰森制帽公司,两百万人男士的选择!
平原之王一经问世马上收到牛仔们的追捧,不仅设计上单独为牛仔工作考虑,平原之王皮实耐用的制作工艺也正契合牛仔们工作的需要,除了遮阳、保暖、防雨等基本功能,硬质的牛仔帽甚至还可以用来饮水盛饭,在野外入夜时作为枕头使用。
△ 著名影星吉米史都华(James Stewart)为斯泰森拍摄的广告
福无双至,平原之王的火爆极大的增加了对于皮革的需求,而皮毛轻便柔软、保暖与防水性兼顾的河狸便迎来了灭顶之灾。并且当时的伪科学使人们认为,使用河狸油、河狸香(河狸的性腺分泌物)再戴上河狸皮做的帽子,就能包治百病,并且提高记忆力。
△ 1832 年河狸皮帽的广告,图片来源于网络
有时制作牛仔帽的工艺需要使用汞,这种目前已知的在常温常压下唯一以液态存在的金属极易蒸发,并附着在帽子表面,制帽匠与戴帽子的人会极易吸入过量的汞,从而产生中毒反应,出现口齿不清、浑身颤动、易怒、多疑、沮丧等各种奇怪症状。
△ 网上有很多关于汞的实验视频,自己在家千万不要尝试!
这种慢性汞中毒的表现,在当时被形象地称作“疯帽病”,刘易斯·卡罗尔《爱丽丝梦游仙境》笔下的“疯帽子”这一角色,正是来源于这一症状。
△ 蒂姆·波顿在 2013 年拍摄了一版《爱丽丝梦游仙境》,约翰尼·德普饰演疯帽子
说回斯泰森和他的平原之王,与其说平原之王在设计与制作上有多么的优秀,倒不如说他定义了“牛仔帽”这样的一个概念。他将牛仔的性格与气质附着在了这顶帽子上,并通过广告话术让人相信:只要戴上了这顶帽子,你就会成为最英勇的牛仔,可以肆意驰骋在西部沙漠,就如同这顶帽子的名字一样——平原之王。
何况帽子从古至今以来,它都会作作为持帽者身份和地位的象征。这样,也就不难理解,牛仔帽里为什么装满了英雄的浪漫主义,成为广大牛仔趋之若鹜的皇冠了。
△ 图片截取自电影《让子弹飞》,“礼帽!礼貌!”
牛仔作为一种职业,骑着马消失在夕烧沙漠的地平线下已经过去 100 多年了。他们不畏艰险的开拓精神和白头鹰一样,成为美利坚民族心中自己的形象。
尽管在消费浪潮的裹挟下牛仔精神被物质化了万宝路香烟和李维斯 501 牛仔裤。无论牛仔最终留给世人的印象是什么,它都成为了美国文化的一种象征,一个掷地有声的符号,它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。
△ 《蓝莓上尉》在京东火热促销中!
想成为牛仔的朋友不能再迟疑了🤠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