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关时效详解:海关通关时间与整体通关时间的区别
货物放行时间是衡量口岸通关效率、反映贸易便利化水平的重要指标,已成为WTO各成员国政府高度重视、进出口企业普遍关切的问题。当前国内近几年对通关时效也愈发重视,因此有必要重新梳理国内通关时效的概念及设定的压缩时间。
术语定义
根据海关总署统计司依据世界贸易组织(WTO)推荐的统计方法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,2015年起我国明确了以下两个主要的通关时间统计口径:
海关通关时间:指从海关接受申报到货物实物放行的时间;
整体通关时间:指从货物抵港发送运抵报告开始,到海关货物实物放行为止的总时长;
口岸作业时间:指从货物抵港到最终提离的时间,涵盖海关之外的作业环节。
以宁波某下属海关为例,目前的海关通关时间平均为六小时,而整体通关时间平均不到40小时,部分口岸甚至要求控制在30小时以内。
此外,保税转进口模式由于未进入正式报关流程,尚未纳入海关整体通关时效的统计范畴。
了解这些概念有助于更好地把握进出口通关效率的真实状况,也有助于企业在跨境贸易中优化物流调度,提高运营效率。